网站首页 > 道教历史
  • 唐代皇帝与道教

    唐代皇帝与道教

    唐代皇帝,因为道教尊奉的老子姓李,唐皇室也姓李,所以便尊老子为始祖,自称为老子后裔,特别崇奉道教。 五德三年(620年),唐高祖诏改羊角山为龙角山,并建老子庙;七年(624年)亲至终南山谒拜老子庙;八年(625年),下诏叙三教先后,以道教为首...

  • 隋唐时期的道教

    隋唐时期的道教

    隋朝(581—618年)实行佛道兼容政策,虽以崇佛为主,但对道教也甚为重视。隋文帝把他的开国年号命名为“开皇”,这个称号便取自道经。文帝还建道观、度道士,以扶持道教发展。隋炀帝崇道更甚,在位时于长安为道教修建了10座道观。大业七年(611年),还亲自召见茅...

  • 成熟中的南北朝道教

    成熟中的南北朝道教

    南北朝时期(420—589年),出现了众多的道教改革家、理论家,经过他们的努力,使道教面貌焕然一新。这一时期,为道教日趋成熟的时代。 在北朝 ,对北方天师道(正一盟威道演变而来)进行改革的代表人物是北巍的著名道士寇谦之(365—589年)。据《巍书·释老...

  • 崛起中的东晋道教

    崛起中的东晋道教

    至东晋,道教逐渐从低谷中崛起。其表现之一是,道教的神仙理论获得了重大发展,并初成体系。这以倡导神仙道教的理论家和实践家葛洪所著的《抱朴子·内篇》为标志。 葛洪(283—363年),字稚川,号抱朴子,丹阳句容(今属江苏)人。是东晋著名的道教理论家、炼丹家、...

  • 低谷中的曹魏道教

    低谷中的曹魏道教

    曹魏时,太平道已随黄巾起义被镇压而衰微,正一盟威道随系师张鲁之归顺曹操与移民北迁,到达曹魏本土,即今河南、河北一带。曹操、曹丕鉴于黄巾起义,害怕农民起义者利用宗教组织起来进行革命,便对早期道教采取了两手政策,一方面进行限制或镇压,另一方面又进行利用和改造。...

  • 张鲁大力发展正一盟威道

    张鲁大力发展正一盟威道

    正一盟威道的创始人张陵(公元34—156年)羽化后,其子张衡、孙张鲁先后承袭其道。 至汉献帝(190—220年)时,张鲁雄居汉中20余年(191—215),大力传播和发展正一盟威道,壮大教团组织。 张箓自号“师君”,对正一盟威道实行了一些改...

  • 张角与太平道

    张角与太平道

    东汉灵帝年间(168—189年),河北巨鹿又有太平道的崛起。其组织者为巨鹿(今河北平乡西南)人张角(?—184年)。张角组织的太平道,其基本思想渊源于《太平经》。此经来源与甘忠可,于吉有关。 西汉成帝时(前32—前7年),方士齐人甘忠可将当时流行的黄老道...

  • 张陵开创正一盟威道

    张陵开创正一盟威道

    东汉顺帝时(126—144年),张陵于蜀郡鹤鸣山(今四川大邑县境内)创立了正一盟威道。 张陵,字辅汉,沛国丰邑(今江苏丰县)人。据道书载:本为太学学生,博采五经,好神鬼事。早年曾举为“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”,在巴蜀任过江州(今重庆)令,后来悟通仕途沉浮,无...

  • 古代宗教

    古代宗教

    古代先民认为万物有灵,进而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,图腾的崇拜,灵魂的崇拜,祖先的崇拜,慢慢发展到祖先与天神合一,成为至上神的雏形。 鬼神崇拜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便已存在。先民们将日月星辰、风雨雷电、山川河岳,皆视为有神主宰,因而产生敬畏感,乃对之顶礼膜拜。那时先...

  • 易学与阴阳五行思想

    易学与阴阳五行思想

    《易》学和阴阳五行思想对道教的影响巨大。 第一, 阴阳五行理论与道教教义 战国末期的方士邹衍将阴阳学说合五行学说结合起来,形成了“五德终始”理论,并运用这种理论构造了方仙道的宇宙构成论、历史观、形解销化之术及依附于鬼神之事的理论。先秦的方仙...

1 2
返回顶部